刘全政,栾川县人。
19岁毕业后进入当地乡广播站工作,由于工作能力突出,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一名出色的农业记者。
那时候,他工作顺利,生活幸福,很快在郑州安了家。

可到了2015年,他突然要提出辞职,想回到老家去创业,更让所有人都不理解的是,偏偏要养大家都很嫌弃的黑猪。
而就是这种不被看好的黑猪肉,硬是被他卖到了40元一斤。
他靠的是什么方法呢?这其中的奥秘,就藏在他承包的2000多亩橡树林中。

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刘全政的创业故事。
那时候,得知儿子要辞掉工作回家养猪,母亲气得浑身直嘚瑟。
“他根本没和我商量过,就是先斩后奏的,我当时气得都懒得骂他,真是白培养他这么多年了,竟然想回家养猪!”
那么,刘全政这么体面的工作不做,为何偏偏要回来养猪呢?这种猪又有何特别之处?
说起来,这完全就是一次意外。
之前,有朋友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,在朋友家吃了一道菜,那里面的肉可谓是喷香可口,肉质细嫩。

这让刘全政十分惊讶,赶忙打听起来,这猪肉到底是什么品种,怎么会如此美味?
朋友说道,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,就是本地的黑猪肉做的家常菜呀!
原来,朋友口中提到的黑猪,叫豫西黑猪,是当地一个特有黑猪品种。栾川县一共有5个乡镇养殖豫西黑猪,但规模不大,都是农户自家院子里养着几头。
作为农业记者的他,拍过很多地方特色农产品,他深知,如果可以做到因地制宜,利用好当地资源,将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,一定可以赚大钱。
而眼下,这大好的机会不就来了吗?
刘全政了解到,全县加一起养殖量还不到5000头。这里环境优美,自然资源丰富,现在不大力发展,还等何时呢?

可一些养殖户说的话,却给刘全政泼了一大盆冷水。
“你可拉倒吧,这猪谁愿意养啊?不仅时间长长得慢,身上肥肉也很多。我们都是养一两头过年杀年猪的,没听说有人大规模养殖的。”
可一旦一个人认准了一件事,他就会选择避重就轻,他满脑子都是豫西黑猪的优点,哪里还听得进去养殖户说的话呢?
2015年3月,刘全政果断辞职,拿出自己这些年的全部积蓄40多万元。在离家不远处的一个山脚下建了个养殖场。
养殖场刚刚建好,他就迫不及待地买回来300多头小猪进行饲养。
好在养殖还算顺利,到了2016年3月,刚好满一年,小猪如今也长成了大猪,可以出栏了。

刘全政为了销售自己的黑猪肉,干脆直接在市里开了一家黑猪肉专卖店。
他觉得自己的猪在大山里养殖,而且市里人消费水平比较高,自己的猪肉肯定不愁销路。
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,别说不愁销,就一天来那么零星几个人,还是看了一眼话都不说扭头就走。
刘全政彻底傻眼了,这是什么原因呢?大家怎么都不愿意多看一眼自己的黑猪肉?这还怎么卖肉,怎么赚钱!
刘全政终于沉不住气了,他上去就拉住一个人,问自己的猪肉怎么了?谁知那人简短一句话,瞬间让刘全政如梦初醒。
“我看着这些肥膘哪里还有食欲。”

刘全政这才意识到问题原来出在这里!
豫西黑猪肥肉多,刘全政也是圈养,这肥膘看着可不止六七厘米厚,难怪顾客看了一眼就直摇头。
卖不出去怎么办?这些黑猪肉最后只能低价处理掉。
本以为养猪赚钱是件很容易的事情,本以为自己发现了一个大好机会,没想到结局却是这样。

刘全政每天回到家就唉声叹气,母亲看着他也是很无奈。
一天早上,刘全政按时起床,要收拾一下去猪场,可刚要出门,母亲赶紧叫住了他,并送给他一双拖鞋。
原来,刘全政的拖鞋早就坏了,还一直将就穿着。而当刘全政拿到这双拖鞋时,整个人瞬间像被雷击了一般。

这双拖鞋上,正面正好印着两头十分可爱的小猪图案。
刘全政一直没舍得穿,而是将它作为自己的动力,把这双拖鞋珍藏起来。他知道,即使一开始母亲是反对的,但她也想让自己把猪养好。
刘全政决定在哪跌倒就要在哪再爬起来!
他四处借钱,再加上贷款,一共凑了50多万元。也正是这次东山再起,让他在橡树林中发现宝贝,让自己的猪肉让顾客疯狂抢购,他是如何逆袭成功的呢?

为了解决猪身上肥肉太多的问题,刘全政就跑到山里去,考虑让猪散养在山林里,这样增加了运动,就可以减少肥肉的比例。
可就在他在山林里溜达时,突然被地上一颗颗小果子吸引住了。密密麻麻满地都是。
他捡起来一看,是橡果,原来这片树林正是橡树林。拿着果子放进嘴里,刚尝一下就苦涩难忍,他气得一把扔掉手中的橡果,可就在这时,他头脑中突然蹦出一条信息。
橡果,猪肉,怎么自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?
他突然想起来,自己曾作为农业记者,经常关注国内外农业领域的新闻,其中一篇报道就是关于橡果猪肉的。

那是西班牙的橡果黑猪,用猪肉做成的火腿片,一个真空包装里面就装一片,一两多就卖价180块钱。
既然外国人可以用橡果养猪,自己怎么就不行呢?为了验证这件事情,他急忙向专家请教。

“像这种猪肉卖价高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橡果里面主要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,还有很多的不饱和脂肪酸,在喂猪的过程中,营养物质都被猪吸收和转化,容易在猪肉里面贮存起来。”
听了专家的讲解,刘全政如获至宝,他赶紧流转了2000亩橡树山林,开始将自己的黑猪散养在里面。

尽管橡果人吃了觉得很涩,可猪猪们却十分偏爱,不停地在地面寻找橡果吃。为了尽可能让猪多吃橡果,刘全政干脆早上不喂猪,就赶着它们去那些橡果多的地方。
可一个问题,很快就让他担忧起来。
因为,橡果并不是全年都有,只在每年的9月中旬到10月底成熟,过了这个时间段,黑猪们就没有橡果可以吃了。这该怎么办呢?
刘全政很快想到了一个好办法。
他带领员工主动上山搜集橡果,并且告诉附近村民,自己以每斤1.1元的价格进行回收。

“不知道他要这些果子做什么,我们这边遍地都是也没人要,他却要花钱来收。反正我们在家待着也没事做,正好可以赚些钱。”
这些收集起来的橡果,都被刘全政存起来,在树林里没有橡果的季节,再拿出来喂给黑猪。这样,猪吃橡果的时间,从原来的一个月延长到现在的半年时间。
他带领工人们杀猪,来检验橡果猪肉的品质,看到这猪肉时,刘全政瞬间激动得忘乎所以。

“这是3种猪肉的对比,一个是本地黑猪,一个是市场上的白猪,中间就是橡果喂出来的橡果猪肉。”
肉眼可见,橡果猪肉的肥膘要比黑猪的要薄很多,而且最为明显的就是肉的颜色更加红艳。
刘全政吸取之前教训,他知道自己的橡果猪肉如果再拿到市场上销售,肯定不会理想,顾客们一定不会接受这么高的价格。
自己必须另辟蹊径才行。

刘全政正是发挥了自己的优势,因为之前当记者,在摄像拍照构图方面很在行。他就每天都把猪来当素材,天天拍猪,做图集,做视频。
同时也会为这些图片视频配上一些文字,发到网上后,很快有了很大反响。刘全政承诺,只要大家来基地参观,就可以免费品尝橡果猪肉。
这更加挑动了消费者的心。

“这边的环境是真的好,说实话我都羡慕这些猪猪了。周末过来散散心,吃吃猪肉,走的时候再带一些回去给家人尝尝。”
“哎呀妈呀,真是太香了,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猪肉。你不知道,刚煮出来的那个味道,简直没法形容了!”
大家对橡果猪肉赞不绝口,一个月最多的时候,靠这些基地游玩的顾客,销售额就达到40多万元。

随着橡果猪肉的名气大了起来,也带动了他猪肉专卖店的生意。
到了2018年,橡果猪肉销售额已经达到600多万元。可是刘全政却开心不起来,这是怎么回事呢?
原来,黑猪通过运动和吃橡果,肥肉确实减少很多,但每头猪身上,还是会有大概20多斤的肥肉。

顾客们来买肉,大家也是都把好的挑走,剩下的肥肉就很难卖出去。不得行,只能以每斤2块钱的价格处理掉。
可卖出去的肉越多,意味着肥肉也越多,这个价格卖掉实在是太可惜了。
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?
刘全政也想把难卖的肥肉变成宝。他想到了老家的一种传统美食,八大碗。

这八大碗里面,很多菜就是用肥肉做成的。而且当地不论婚丧嫁娶,这宴席上总少不了这八大碗。
为了把肥肉做成八大碗,他找到了一个人。李强,他在当地做八大碗可是很有名气,而且已经做了20多年。
刘全政找他合作,为自己代加工,每生产一份八大碗,就给6元的加工费。
刘全政又买来真空包装机器,把做好的八大碗进行包装。可做了十几份,竟然不到一个星期就坏掉了。

“我们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,就是放着几天,它自己就会出现跑气的情况。然后肉就长毛,甚至发臭了。”
经过两个月的不断试验和改进,终于成功了。现在的八大碗,客人收到之后,只需要放进微波炉中加热几分钟就可以食用。

这样一份八大碗卖价361元,一个月通过快递能发出去400多份。
刘全政的生意越来越红火,专卖店的数量也从一开始的一家增加到了现在的5家。
之前不看好他养殖黑猪的人,如今都纷纷上门请教,要跟他一起学习养殖黑猪。刘全政顺势成立合作社,带领附近一共100多户村民养殖黑猪。
他提供小猪,长大之后再以高于市场价一元钱进行回收。
“以前我们都不养这个猪的,但是现在不一样了,有人帮我们啊,不懂的问他就行了,而且卖猪也不愁,人家现在上门来回收,还多给钱呢!”

“以前我们就养白猪,赚的不算多,现在跟着刘总养黑猪,每头猪都比市场上多给200块钱。跟着刘总干,心里很踏实。”
到了2020年,刘全政公司年销售额达到900多万元。
他说,如今在老家这座大山里创业,虽然和成市里的热闹不同,但在这里更能亲近自然,找到自己的本心。每天和农户打交道,和黑猪在一起,就觉得十分开心。
刘全政的梦想,就是继续扩大养殖规模,计划着将猪肉进行深加工,和养殖户一起赚到更多的钱。
刘全政的成功之处,是有迹可循的。他和一些创业者一样,有眼光有毅力有格局,但他更厉害之处在于,可以因地制宜,利用当地资源来成就梦想。
黑猪是当地不被人看好的品种,橡果也是漫山遍野无人要的东西,他却将两者结合起来,创造出新的产品。
创业要想成功,还是要有一些过人之处!值得我们学习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atacg.cn/194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