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外话,先明确两个基本事实
1、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。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特点,明清说要恢复到唐诗宋词的状态才叫文化复兴,所以现在也是。
2、文艺作品的发展也离不开政论策论等思想作品的发展,很多时候,思想作品的发展才是新美学的理论基础,这种理论不一定是美学,但一定是价值论的。
总的来说,艺术是有价值溯源的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好,说说今天的事情。
为了一件土地的小事情,我找了一圈校友,到省厅到地市相关方,结果,认识了一位小师妹,33岁了,中文系的。
她说学中文的,大多会和搞哲学的互动,然后又接触到传统的命理学问。
那就开谈……
其中一个小问题就是我的问题微信头像。
起初是这样的(自己拍的,套色)

她认为太阴森,不利于做生意。还要了我的八字……
我是甲木……用土和木为吉……
然后,我换成这样


她说,第一张太抽象,不敞亮;第二张树是歪的,还是黄昏……卸气入侵。
好吧,我又换成

她说…能不能阳光点……大约是木要得光……[捂脸]
她问我找大树的照片,而我实在是外出拍照的少,极少能拍到合适漂亮的树木。
她就给我找了三张



有山有水有大树……
其实都是摄影上比较差的照片,我不好拒绝,又怯于自己找,就选用了第三张。
于是问题来了……
我们的传统(其实是玄学部分)总在试图用一种逻辑理性去窥探不可知、不可控之未来,在实践上,总希望把逻辑力量转化为感性符号,以期形成个体生命与自然的和谐。
这是美好的愿望。但在艺术(假如头像也算艺术的使用)在传统范围内,已经无法再有充足的“说服力”了,这当然也是文化不断发展的一个表现。
头像于她,还在传统中,勾连着人生未来福祉;头像于我,我是不大信任传统逻辑的,我可以因为图片的好看,或因为她喜欢某图而用,但我绝不奢望“古法之用”有用。
人类挣扎几千年,总希望有一套稳定的逻辑来指导自己获得成功,但实际上,只要不是直接关乎人性的,基本都是一面自我陶醉的旗子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atacg.cn/4027.html